隱身在葵涌廣場的小巷盡頭,若我們不是無聊閑逛,也不會發現這間由韓國銀髮老夫婦開的小小餐館。餐館的燈箱寫着「韓式精神糧食」,似乎對美食很有一套想法。

看看張貼在門口的餐牌,食物價格不算很貴,照片的賣相也挺吸引,看來值得一試。可惜我們第一次發現這餐館時,它休息了,之後再訪,終於吃了頓晚餐,感覺不錯,是性價比挺高的一間餐館。

這次再光顧,是午餐。我們點了一份炒雜菜蓋飯,一鍋魚丸湯和一個雞肉便當。炒雜菜蓋飯其實是韓式炒粉絲配飯,有牛肉片,頗飽腹的。粉絲很入味,但不會太鹹,很合我們(尤其阿綠)的口味。

裝魚丸湯的是個迷你小鐵鍋,很有趣,魚丸是片狀,兩枝竹簽各叉住四片,每片入口軟腍腍的,並不是平常賣魚蛋標榜的彈牙。但阿灰說,彈牙的魚丸,可能是加了麪粉,如果是真材實料的魚丸,口感反而會偏軟。如是說,這餐館的魚丸還是頗足料,難怪夠鮮味。

雞肉便當有三個副菜加一種泡菜,比一般點餐送的兩個前菜花樣多點,但每款份量就少些。豆芽右邊的是甜甜辣辣的濕小魚乾,很開胃。阿灰說這是魷魚,味道像兒時買的零食魷魚乾。主角雞肉炒得不錯,挺嫩的,也很惹味,配飯吃正好。

藝餐的格局小小的,裝潢也很簡陋,但會播放古典音樂(難道這是精神糧食的精粹所在?),跟餐館旁琴行裏吱吱歪歪地練習着小提琴的聲音相映成趣。店面好像只有一個年輕女侍應,十分忙碌,不能時刻照料到食客的需要,站在收銀處的老闆有時也得幫忙上菜(這回見到老闆娘坐在他身旁,是學習收銀還是探班呢?)。老闆上菜時,笑咪咪地把便當遞過來,用英語說:「It’s for you. This is chicken.」態度比女侍應更親切。這裏不是頂級食府,但以這樣相宜的價格(我們這頓加起來不到一百二十元),吃到不錯的食物,算很不賴啦。

題外話是,買單時,老闆給我們檢查的帳單全是用韓文寫的,我們只能看每個項目的編號和價錢來斷定有沒有錯,因為我們不懂韓文啦,哈哈。


阿灰:

我的第一盞燈籠是爸爸送的。

燈籠正反面都是一張寬寬的卡通青蛙臉,兩邊是磨砂小紋膠片,呈正方形,四角拴了小鐵鏈,連到一枝亮黃的幼幼的小棍子上,方便人提着到處走。雖然燈籠是塑膠造的,卻不會播音樂,也不會閃彩光──它依然是一盞要點燃蠟燭的傳統燈籠。雖然不明白為何爸爸會選了這奇特的青蛙燈籠給我和妹妹作為驚喜的中秋節禮物,但我們還是樂翻了天,因為我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盞燈籠!

未到晚上,我已迫不及待地取青蛙燈籠來玩,抓緊小棍子,旋幾個圈,燈籠隨身而轉,彷彿自己就是持着神仙棒的仙子,在雲上凌波微步;用力將燈籠向目標揮出,再徐徐收回,又有如逍遙江湖的俠女,用武器儆惡懲奸;當然,我也會儀態萬千地捏着小棍子一步一步地慢慢走,以為自己正提着宮燈,在古時皇宮的御花園裏散步……燈籠不再只是燈籠,成了千變萬化的神奇法寶,陪伴小女孩天馬行空。

到了晚上,我們一家到天台賞月,我顧不上滿桌的美食和天上的月亮,只纏着爸爸快快替我們點燈籠。當我看見活潑的燭光在磨砂膠片後搖曳生姿,不禁驚訝得張大了嘴。原來燈籠點亮了以後,是這樣的奇異和美麗:燈籠整個就是一枚地上的月亮,明亮但不刺眼,同時又更加平易近人,照得我們的眼眸閃閃發光,面孔小手暖烘烘的;燭光隨風跳躍,我們的影子也跟着它微微擺動,似乎快要翩翩起舞起來。我也興奮得想拿着燈籠翩翩起舞,但又怕蠟燭頑劣,燒壞了燈籠,只能小心翼翼地提着它,一邊傻笑,一邊在天台上繞來繞去,盡情地讓它為我照亮前方的路。

今年八月十五已過,青蛙燈籠早已不知何處去了,陪着我過中秋的,也換成你送我的白兔紙燈籠。但這件童年小事,我總想在這個終於開始有點微涼的夜晚跟你好好說說。

阿綠
NewerStories OlderStories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