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人

回想起兩年前去盧馬坑的決定有種命中注定的感覺。

在香港,對稍微有錢的人來說,旅遊已經成為一種必須品。但以我所見(未必準確),香港不像台灣人那樣喜歡寫遊記或旅程提示。後來的旅行都有爬文,對台灣博客的介紹及「筆記」心存感激。第一次知道盧馬坑這個城市,是從Google 搜到篇台灣人到南法的遊記,其中遊的正是盧馬坑。

不在馬賽也不在亞維農這些大城市,盧馬坑是個鐵路不到的地方。在眾多山城中也不是有甚麼突出的地方。

後來看英文的旅遊書,才知道卡繆曾在盧馬坑生活並長眠在那裡。卡繆正是為何我說決定是命中註定的。

說來慚愧,當年讀的書比現在多,人生沒有像現代主義應許般一直在進步。中六時讀了卡繆的《異鄉人》,埋下了大學時對社會批判的種子,可以說是對我影響甚深的一本小說,同時也讓我對哲學產生興趣。緊接的暑假又上了陶國璋介紹哲學的課,開始讀了點哲學書。是滿是理想日子之開始。

到了站在卡繆墓前時,理想已經幾乎殆盡,剩下一個從前自己不會喜歡的人。與和偶像見面、憑弔偉人不同,沒有大感觸,沒有「終於來到了!」,只有一塊不太顯眼的石頭。在熱情消散時回到「體育時期」中喜愛作家之墓前,正好讓自己反省。

確實體驗到社會對人的影響,也同時確實體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取態。從前會埋怨社會太多政治冷感置身事外的人,現在卻看到自己也選擇了放棄。這種真實讓我驚訝,就似忽然遇到小說人物處境時明白他們的感覺跟抉擇一樣。或者正面一點說,就像來到別人提過也照過的景點時,那種終於明暸為何大家都要去那處的那一刻一樣。

---





















當年是由阿爾去盧馬坑。到盧馬坑一是自己駕車,不然就要坐巴士進去。在亞維農有巴士到Apt(Vaucluse中的一個交通中心)。從Apt 再有比救護車大一點的「小巴」到盧馬坑。如不是自己駕車,以上要花上接近半天的時間。巴士的班次也比較疏落。如想多走幾個山城小鎮,看來租車看來是唯一選擇。

各山城有市集。當年盧馬坑的市集就在星期五,一星期只有一次,應該是各小鎮輪流有市集。不知道現在還是不。如畫冊般的風景,美麗寧靜的街角至今還是很想念。盧馬坑沒有很多景點,但附近也有一些鄉村小路的景色(儘管阿綠跟我在那裡迷路了)。如果想靜靜的感受小鎮風情,該是不錯的選擇。
NewerStories OlderStories 首頁

0 意見:

張貼留言